7月16日,Valve公开了PC游戏掌机Steam Deck。它和PS5/XSX同源的APU性能强大,人体工学设计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,迅速得到了玩家们的关注。就和Valve此前的各种硬件一样,Steam Deck应该不会成为所谓的game changer,不会收获很大的商业成功,那为什么说,我还是要支持它呢?
▲哪怕有种种不足,这也许是21年最让人高兴的新设备了。
性能和形态
此前Nintendo Switch Oled版公开,官方确认产品性能并无提升,玩家社区纷纷表示非常失望。再联想到官方关于NS会有十年寿命的宣言,第一批梗图的内容我们也不难想象了。
掌上设备必然在性能表现上做妥协,但要说掌上设备不在意性能,那肯定是在说谎。今天,平板电脑因为性能提升,都开始强调生产力和扩展性,表现出一些不同往年的发展势头。PC掌机近年不断涌现,我们不难感觉到性能接近阈值时,改变前夜的那种躁动。变化并不只表现在游戏画质提升上,时常也表现为设备使用形态和习惯的改变。
Steam Deck号称采用了与AMD合作开发的ZEN 2和RDNA 2架构专属APU,看规格很像是AMD路线图上的梵高APU。架构比今明年AMD轻薄本产品线还领先了那么一些,对应新形态高溢价设备。它可以算是22年游戏本产品线伦勃朗APU的弟弟,未来的轻薄本和平板,NUC,TV盒子用上这款U也完全不会让我意外。
▲22年的游戏本就看伦勃朗了,也就是锐龙6000系。
9-15W的功耗和NS,iPad Pro大致相当,绝对性能肯定无法和PS5之类相提并论。但在掌上形态跑大多数的独立游戏,中等参数跑主流网络游戏,甚至是宣传中的“运行3A游戏”(要求当然不能太高),已经不是不靠谱的事情。
性能强于旗舰手机平板,具有PC领先的扩展性,独立可运行相当比例的PC游戏,标配系列游戏输入装置,兼职办公也能胜任。虽然在NS推出之前,很多人设想了PC作为移动设备类似的发展,可未来始终没有到来,PC端内容和移动使用始终隔了那么一层。
但未来Win11也可以跑安卓应用。对于游戏内容而言,各种设备的界线也是越来越模糊了。跨平台大作以移动设备的性能为基线,形态为主导,已经不算特立独行了。如果说过去的UMPC地位尴尬,那Steam Deck提示的是一个通用掌机的未来又如何呢?
Steam Deck应该不会像NS那么成功,但相比其他已经出现的PC掌机,它可能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尝试。敢于运用最新的技术去尝试,总是值得鼓励的。
▲64G版本399美元的价格是很大的优点。
奇怪的布局
Valve设计的游戏硬件,始终有就是不走寻常路的执拗感。我们可以说它不够中庸,激进,甚至是作死。但它不是彻底瞎胡来,背后也有自己的思路。
尺寸和重量上的表现我们不多吐槽。和Steam手柄一样,Steam Deck的输入布局贯彻了扳机优先的思路,也就是默认设定主要操作落在LR键,扳机键和背键上,肩键扳机弧度向下,大拇指以双摇杆为中心,握持时的重心向前移,这比较适应FPS和魂系。但用被挤到边上的十字键和ABXY键玩传统类型的游戏会很累。从手柄布局应该尽量适应新老各种游戏的观点来看,这就是典型的走偏锋。
▲不重要的放边上。
如果说上面还能接受,让触摸板和触摸屏的同时存在就有点费解了。触摸板应该是用作模拟鼠标,也可以作虚拟按键,进行手势操作。站在笔记本的立场上这不难理解,虽然玩家玩游戏基本不用这东西。
但站在掌机的立场上,如果游戏是以触摸操作为主,那各种内容体现在UI设计,直接放在触摸屏上不就得了。如果追求摇杆按键和触屏的混合操作,那拿掉触摸板,让机体长度小一点,手指默认状态下距离屏幕更近不是更合理?这可以参考PSV和NS的对比。
▲肩键和扳机明显下倾斜,很漂亮的背部。
从追求成功的角度而言,我还真希望这次Steam Deck保守那么一点点。不要浪费了价格和性能带来的竞争力。此外,如果未来能有纯平板形态,可扩展多种类型手柄的其他型号,参考国内厂商推出的各种手游神器,应该是一种好的思路。
最后
此前的安卓掌机和PC掌机,因为体验上的缺陷,内容生态,价格等原因,得到的往往都是怀疑和否定。但一定时期里的现实,并不能彻底否定一种设备形态在未来的生存空间。NS的成功,也未必是限定游戏机领域,限定任天堂的经验。关于通用平台的掌机会如何发展,我们可以做进一步的观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