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intendo Switch已经发售满3年了。此前官方放消息称今年没有新机种。但根据任系掌机一贯的节奏,加强版或者下一代应该离大家不远了。日前还传出任天堂新主机会转用三星和AMD处理器的消息。正好,我们就结合近些年任系主机的思路,来聊聊任天堂新设备可能的创新点。
▲当初设想的各种奇葩Nintendo Switch控制器可还没出现呢。
要说任天堂不在乎产品的科技感,那显然不符合事实。应该说,对于应用科技的思路和节奏,任天堂和其他家有些出入,会显得偏门。有的时候,任天堂也是比较激进的,并不是一直在使用过时科技。在Nintendo Switch这一代,多种应用形态切换是主打概念。这个思路本身并不是很黑科技。毕竟11年就有了智能手机插底座变笔记本,变机顶盒的产品。是Joycon的HD振动和红外摄像头承担了带来科技感的任务。而NS的游戏阵容整体上还是传统风格游戏为主,新科技在游戏中的应用更多是补充。如果新主机是换用三星的芯片强化性能,而外围继承NS的现状,没有大动作,那我们可以说这是平稳的半代更新。
无线视频传输
3DS的裸眼3D屏幕,现在看来噱头的成分更多一点。Wii U虽然失败了,它主打的无线视频传输,应该说在那个时间点上作为产品还是很有点前瞻性的。在2010年前后,利用5GHz或者60GHz进行无线视频传输算一个热点。Wii U在这类产品成熟之前就自行做了尝试,并且体验并不算差。今天,在消费电器领域,WHDI并没有普及,英特尔也叫停了60GHz相关的产品,而基于WIFI的手机无线投屏设备效果一直不算理想,投屏玩法没有得到家庭消费者的普遍认可。倒是在无人机,摄像机图传领域,同类技术在持续发展。
Nintendo Switch的后续产品,会不会重新拾起Wii U的思路呢?保持NS现有功能的基础上,增加无线投屏到智能手机,或者其他多个瘦客户端上的能力,去实现一个非对称游戏的体验,实现多个Wii U平板的效果? 即便不作为主打功能,搭配手机也不会增加用户的成本,作为额外的卖点也不是完全没吸引力。
▲投屏的思路是不是毫无价值呢?如果体验够好还是有玩头的。
体感技术
各种VR设备接过了Wii的大旗,后面的游戏机反而放弃了体感游戏的正统路线。同时,Kinect之类的深度摄像头体感方案也开始退热。《健身环大冒险》当然也是体感类的游戏,但这类游戏使用的功能相比Wii还是受限的。《马车》和《ARMS》应该说是类体感的替代方案。在VR设备这块,VIVE的基站捕捉效果已经相当不俗,追踪器能扩展到多种设备上也是一个卖点。再后来,inside-out式的追踪让使用手柄和头盔的环境要求进一步降低。综合起来看,他们更像是Wii的正统后继者。
通过底座集成灯条,推出强化版Joycon的方式,Nintendo Switch及其后继机种也可以实现对Wii时代遗产的继承。光枪射击,多人在大屏幕上的互动,更强调体感操作精确度的游戏,更多的指向操作都可以复苏。像《节奏光剑》这类游戏大受欢迎,个人认为VR未必是核心乐趣的来源,它未必非得和VR做绑定。在多人大屏幕前的场景下,类似的体验也许还有长久的生命力。
▲《节奏光剑》更像一个Wii时代的游戏放在了VR设备上。
扩展
智能手机的性能升级,不好说变慢了。但大家对分数之类的表现,的的确确不像以往那么关注了。创新的方向,更多来到了像屏幕,摄像头,扩展配件,甚至充电散热方案上面。这种趋势又会怎么体现在任系的游戏机上面呢?
用折叠屏扩大显示面积的例子已经不少了,用来还原GBA,NDS时代的感觉完全可行,实现面对面分屏的效果也有一定的潜力。但目前来说似乎还是太贵,和任天堂的定位有些出入。NS通过Type-c接口输出ALT DP信号,是行业标准的方案,所以各种第三方底座的推出也是相当迅速,如果能和笔记本一样扩展出第二屏,搭配上LG之类的移动显示屏附件,也能实现一些有趣的效果。同时,Nintendo Switch相比此前的掌机去掉了摄像头,也就堵死了AR之类的玩法,以及聊天,人脸识别之类的用途,无论是推出相关配件,还是整合GPS摄像头的新主机,功能补完算是一个很稳妥的升级思路。
▲如果出第二屏外设就可以面对面分屏了。
最后
PS4和XB1是X86转型的第一代产品,在功能性能上还有没完全到位的感觉。PS5和XSX则有补完了相当多,性价比飙升的印象。如果我们把Nintendo Switch看做任天堂采用更贴近当前移动设备性能水平的第一代产品,它确实有很多厉害的创新点,但不足,妥协的地方也很明显。明显到我们对照过去和当前的各种科技产品,都不难设想补全后是什么状态,问题就是,任天堂会这么做吗?你是怎么看待的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