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纪元1800》走进江南庙会,感受中国精粹
资讯01/30 03:20
作者 官方
《纪元1800》走进江南庙会,感受中国精粹

“不会有人不喜欢放假吧?”——来自某工作幸福度-12的工程师。

世界文化多种多样,但是全世界渴望休憩与庆典的心情是一样的。这不年关将至,《纪元1800》的土地上召开了一场盛会,四处遍布着充满东方气息的装饰物,正是我们都很熟悉的春节庙会!

庙会之“庙”,是因为缘起寺庙周围;而庙会之“会”则是聚会,集合之意。因此庙会原是寺庙周围开展的一项聚会,后由于各地发展,庙会在不同地区又融入了不同的民俗,逐渐变成了一项综合性的民俗活动,逢年过节,大家都愿意热闹一番,于是便聚集在一起,召开各具地方特色的庙会。

这一次在《纪元1800》里召开的庙会源自江南,是谓“江南庙会”。

在这场小长假中,《纪元1800》的原住民纷纷走进“江南庙会”里,接下来跟随我们的镜头,一起走进这场盛事,探寻其中蕴藏的文化精粹。

石狮子坐镇,诸邪皆退散

在盛会的门口,少不了一对威武庄严的石狮子。

中国人历来把石狮子视为吉祥之物,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辟邪物品。但是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,狮子,并非来自中国本土。

据《后汉书·西域传》记载:“章帝章和元年,遣使献师子、符拔。”

由此可见,狮子是在汉代,作为外国的舶来品上供给皇帝,这也是狮子第一次踏上东方的土地。

然而作为珍贵的舶来品,狮子被圈养在帝皇之居,普通人甚至没机会看上一眼。

狮子真正走进中国人的民俗生活,还得益于汉代时佛教的传入。

《灯下录》云:佛祖释迦牟尼降生时,“一手指天,一手指地”,作狮子吼曰:“天上地下,惟我独尊”。所以佛教称狮子视为庄严吉祥的神灵之兽而倍加崇拜。

上有所好,下必甚焉。久而久之,作为佛教瑞兽,狮子便成为了老百姓心中的“神兽”,享有崇高地位。而当一个物品成为广泛信仰时,人们会想办法将其具现化,因此石狮子便应运而生。

狮子再威武霸气,也逃不出文人的笔锋,接下来请一口气念完以下文章:

石室诗士施氏,嗜狮,誓食十狮。施氏时时适市视狮。十时,适十狮适市,是时,适施氏适市。氏视十狮,恃矢势,使是十狮逝世。氏拾是十狮尸,适石室。石室湿,氏使侍拭石室。石室拭,氏始试食是十狮尸。食时,始识是十狮尸,实是十石狮尸,试释是事。

一副好对想两天三夜,三位文人争两句一词

在入口的城门上,赫然有一幅对联镌刻其上,“风调雨顺降甘露,国泰民安享太平。”

对联广泛存在于生活各处,既有如“一帆风顺吉星到,万事如意福临门”的春联,亦有如“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,雨雨风风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”的趣对。

对联也需要因地制宜,在不用的地方拥有不同的内容,比如在家里“春满人间百花吐艳,福临小院四季常安”,在学校“学海无涯勤可渡,书山万仞志能攀”,而在商场则是“诚召天下客,义纳八方财”

对仗工整,平仄协调,因地制宜,是谓好对。一字一音间,尽显中华语言的博大精深。

人群熙攘处,红影忆当初

走进城门,放眼放去,尽是红色的灯影。

作为中国节日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,象征喜庆的大红灯笼被布置在盛会的每一处。

圆滚滚的形象象征着团团圆圆,红彤彤的配色象征着红红火火。

又红又圆的红灯笼是每一个中国人刻在记忆深处的事物,逢年过节或是遇到喜事,总少不了这一抹红光。

传说凡人犯事即将遭天帝降下神罚,在神女的示意下,人们张灯结彩,以欺骗天帝——天兵已经放过火了,于是人们逃过一劫。因此,灯笼中燃烧的不仅是喜庆之火,亦是希望之炎。

它温暖抚慰的光芒提醒着我们要放下过去的不满——并燃起象征新希望的光芒——就好比在《纪元1800》中,破产并不可怕,我们从头再来!

玉烛长调千门乐,花灯遍照万户明

红灯笼不过是灯笼的分支之一,其实灯笼种类繁多,从种类上有:宫灯、纱灯、吊灯等等;从造型上分,有人物、山水、花鸟、龙凤、鱼虫等等。

而其中最令人遐思,引人注目的,当属我们熟悉的元宵花灯了。

这不在这次盛会中,一座栩栩如生的巨龙花灯赫然其中。

大家都知道元宵要去赏花灯,但是你知道元宵为什么要赏花灯吗?

相传在遥远的唐代,皇帝认为彩灯闪烁象征着“彩龙兆祥,民富国强”,于是便在元宵节大陈灯影,庆祝国泰民安,而这种喜庆的氛围也被人们传承下来,变成了我们熟悉的元宵赏花灯的习俗。

在种类繁多的花灯中,龙形花灯依然是为人瞩目的一种。

龙,象征着一种精神,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图腾。

据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“龙有九似:头似驼,角似鹿,眼似鬼,耳似牛,颈似蛇,腹似蜃,鳞似鱼,爪似鹰,掌似虎”。多位一体形成了如此强大的生物。团结一致才能变得更强,正如《纪元1800》中,多个不同工种强强联合,才能让世界发展更加顺利。

祈福树上祈福纸,祈福树下我和你

盛会的四周有几株参天古树,在东方文化的渲染下,它们披红挂彩,穿上了喜庆的服饰,化身成为我们熟知的祈愿树。

事实上,红丝带与红布条,除了祈福祝愿的作用外,还寓意着驱邪。

传闻树老成精,作为祈福树的古树成活了几百上千年,拥有自己的灵性,人们将红布条绑在树上,困住树精,守护一方和平。

无论是祈福还是镇邪,都是平民百姓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许,那么友友们还记得自己对许愿树许下过哪些愿望,又有没有被实现呢?

铜钟浑厚,铜锣清脆

盛会上人声鼎沸,偶尔传来一两声浑厚的钟声与清脆的锣响。不要惊慌,那是人们敲钟击锣,在祈求好运降临。

早在原始社会,作为礼器的钟就出现了。当时的钟或以木制,或以竹制,或以陶制,是一种简单的打击乐器。随着青铜文化的开始,在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钟。

除了作为乐器,铜钟还被用于示警与展示军威。因此全国各地都出现过许多宏伟且令人惊叹的巨钟。

时至今日,现存世界上最大的铜钟是北京觉生寺的明代永乐大钟。该钟重约46.5吨,通高6.75米,钟唇径22厘米,外径3.3米。钟身内外铸满佛教经咒17种,共有227000余字。在一个个令人咋舌的数字中,我们不得不惊叹古人的智慧,用仅有的生产条件也制造出如此宏伟的艺术品。

而同为铜制品的铜锣,则比铜钟更贴近寻常百姓家。

作为中国传统的打击乐器,锣在中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。你一定在很多喜庆的场合听过这声清脆的乐声,例如中式娶亲时,又如乡村舞台上。

事实上如此喜庆亲切的锣声,也曾走上过战场。我们熟知的“鸣金收兵”中的“金”指的便是锣。

铜钟与铜锣都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,正如我们《纪元1800》中的人物们,对自己熟知的领域都有独特的见解,因此我们需要将对的人放置于对的地方,让他们为建设新世界发挥更大的力量。

时过境迁,现代文明的产物占据了我们生活的全部;往日不再,过去的事物也在悄然改变:从前当面像长辈讨要红包,如今则在手机里拼手气;从前登门拜访大包小包,如今只留下电话里的轻声问候。为什么生活更便利了,而年味却更少了?

对你来说,过年究竟是需要感受热闹氛围的节日,还是可以好好喘口气的假期?

不曾想,你有多久没有和亲朋好友一起出门感受那份一年一度的火热气氛?如今《纪元1800》将这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装进全新DLC“江南庙会”里,何不将其收入囊中,将这热闹的文化带进你的专属世界!